校史回顾

    南庄中学创办于1959年,隶属南海县教育局,其办学历程见证着时代的发展,社会的变迁。

19598月,县属南庄中学正式创办。当年并无自己的校舍,只是在圣堂村借用原吉利中心小学两间稍微像样的教室,招收两个班的初一新生,开始了艰苦的办学历程。

1960年秋,班额增加,而校舍问题仍没有解决。于是迁往吉利东水,在破旧祠堂边新建四个教室,利用祠堂作为学生宿舍。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,办学条件极为艰苦。教师没有宿舍,晚上就在教室内架床板过夜,第二天一早,收拾一切,以便上课。师生吃喝洗盥均用涌水。教学设备匮乏,连圆规、三角板都没有,实际上并不具备当时国家要求“一无二有”(无危房、有教室、有课桌)的办学基本条件。

19618月,因学校规模扩大,于是乔迁至龙津腾冲岗。利用大大跃进时期南庄钢铁厂旧址,新建三间教室、八间教师宿舍,同时利用旧钢铁厂遗留的几间单薄矮小的砖瓦房作教室,草创新校。

新校舍背岗面南,冬暖夏凉。前面一马平川,满眼翠绿;右边北江水流缓缓而过,一碧万顷。校内清幽、宁静、简朴,又充满灵气,正谓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”,实为作育英才之宝地。

由于六一年是我国经济严重困难时期,建校资金严重不足。新建校舍,仓促草创,故无自来水,不通电。几间教室残破不堪,门窗欲坠,因无玻璃,以木板薄膜封遮,难挡风雨。学生点煤油晚修,微风吹过,灯影摇曳,烟随风动,学生满面乌黑。学生宿舍设在河边的大厂房中,室内阴暗,泥地潮湿。床为太平铺,以松木板铺就,木板翘起变形,像炒熟的鱿鱼,似上吊之猪胆。睡时,学生真似卧薪尝胆。 校内无硬底路,雨水天四处泥泞,秋风起尘土飞扬。

概言之,校内设施极其简陋。但是,学校领导并未因此气馁,而是通过动员全校师生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有计划地改造学校的各种设施。

首先,利用极为有限的资金平整新教室前约1200平方米的平台,铺设两米多宽的校道,砌建15宽的多级码头。学校领导身先士卒,带领全校师生齐上腾冲岗,挖土方,抬大石,整平台,修校道,砌码头。是时,师生上岗挖抬土石方数以百吨计,铺就灰沙硬底校道几百米。道旁栽种夹竹桃、常绿树,校园环境大为改观,而建设中所彰现的师生英气更令人肃然起敬。

后来,学校不断发展壮大,教职员工增多。学校领导发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打砖坯,烧红砖,自己动手,建教师宿舍八间。同时修建200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。师生还利用课余在腾冲岗上开荒种杂粮,改善伙食;改进炉灶烧蔗渣,节省开支;筹办丝棉厂,勤工创收。所有一切,均为改善办学条件及师生生活水平。